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

admin 2017-08-03 智慧教育 283 次浏览

一、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智慧格言?

1.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识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2.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

3.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

4.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6.如果不去加强并发展儿童的个人自尊感,就不能形成他的道德面貌。……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

7.对父母和同志,对集体和社会,对人民和祖国的义务感,要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人的一生。不懂得什么是义务和缺乏义务感,就谈不上人的道德,也谈不上集体。

8.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二、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念?

在教育基本理论上的主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他认为,要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要尽可能发现“深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财富”,这种财富就是学生的各种潜在智能,教育要使学生看到自己的特点并产生自信。

尤其是对于智力较差的学生,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也不能“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未见到整个花朵”。对于教育的内容,苏霍姆林斯基主张德育、智育、体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他认为,各方面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且是一个有机统一完整的过程,而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中心环节是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三、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教育

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教育:引领下一代学习之路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教育一直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正悄然改变着人们学习的方式和思维模式。本文将围绕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教育展开深入探讨,探索其背后的原理、实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智慧教育的定义与特点

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教育并非简单地将技术引入传统教学过程,而是倡导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个性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智慧教育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霍姆林斯基智慧教育的理论基础

霍姆林斯基的智慧教育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是构建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学生是积极学习的主体,应该通过参与实践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另外,多元智能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智慧教育中,认为每个学生拥有多种智能,并应该按照其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智慧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智慧教育在实践过程中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形式。通过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智能教学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了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提供精准的指导。

智慧教育的优势与挑战

智慧教育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更加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但是,智慧教育也面临着信息安全、教育公平等挑战。如何平衡技术的应用和教育的公平性,是当前智慧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智慧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智慧教育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教育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学生将以更具创造性的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这也将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四、苏霍姆林斯基教育青年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对于世界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名名言:

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判断力、有创造力的人。

2.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灵魂和心灵。

3.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4. 教育不应该是一种机械的过程,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5. 学生的自由和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

6.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7. 教育应该是一种快乐的过程,而不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8.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变得更好,而不是让他们变得更聪明。

9.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

10.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引导他们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五、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只有在整个教育生涯中不断研究学生的心理,加深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成为教育工作中的真正能手。———苏霍姆林斯基

六、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从多个角度论述了教育目的,其最集中也最深刻的观点就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他全面深入地阐述了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的内涵,并论述了通过充分发展儿童人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观点,对苏联的教育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七、苏姆霍林姆斯基,著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一生写下了41本教育专著,600多篇教育论文和1200多篇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教育的艺术》

《和青年校长的谈话》

《巴甫雷什中学》

《公民的诞生》

《年轻一代共产主义信念的形成》

《怎样培养真正的人》

《我把心献给孩子》

《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育的艺术》

《致女儿的信》

《失去的一天》

八、苏霍姆林斯基名言?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只能在个人内部完成,只能由个人去接受和消化。任何外在的教育方式都只是影响和熏陶,最终的结果还要看个人的理解力和掌握能力。”

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个体自身能动性和自我实现的重视。他认为,教育不能简单地被视为一种输送知识的手段,而应该更关注学生内在的觉醒和自我发展。在教育学上,这个理念被称为“主体性教育”,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决策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各种场合中取得成功。

九、苏霍姆林斯基女儿?

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

苏霍姆林斯基全称是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被人们称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书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所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被列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实验学校之一。

十、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

代表作《公民的诞生》

获两枚列宁勋章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

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