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工业化特点?
稳定的农业支撑起中国的工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又反哺了中国的农业。
事关国计民生的行业由国家掌控,民营资本不准进或很难进,即使进来只有分红权,没有投票权。
民营企业是中国目前主要经济形式,解决中国大部分人就业,是各种投资的主体。
二、中国工业化起步时间?
1953—1957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
三、中国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工业化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轮大规模的计划经济改革和市场化改革,逐渐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并在20世纪末实现了高速增长。
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推进,中国工业化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到2019年,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领域和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中国最工业化城市?
最工业化应该是深圳,根据第一财经公布的2018年25个大中城市的工业增加值排名,深圳以9254亿的规模排在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个超过9000亿的城市,领跑全国。
上海和苏州则都超过了8000亿,排在二三位。自从苏州和新加坡共建苏州工业园区以来,苏州的工业实力便飞速前进,尤其是通信、计算机设备制造业,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尽管近些年不少外企撤离苏州,但底子还在。
五、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什么?
产能带动,质量提升,信息互联互通,,共享经济改革成果,,工业高端制造业迈进,,4.0硕果凸显
六、中国工业化开始时间?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七、中国工业化问题主要是?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的问题。
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与苏联及东欧国家片面地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不同的是,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到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首次提到:“这里所讲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我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以重工业为中心,这一点必须肯定。但是必须同时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
拓展资料:
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中共十六大确定的区别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的工业化道路。即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从而达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能充分发挥。是从我国实际出发,汲取世界各国工业化的经验和教训,立足于当今时代经济科技发展的新水平,充分发挥自己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
1.开放性: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充分抓住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参与世界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以实现工业化的快速、高效推进。
2.跨越性: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
3.整体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下提出的,不是哪一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协同性推进,以避免产生新的结构失衡,保持经济实现一个长达20年左右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
4.特色性。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不足、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八、中国去工业化的影响?
过早去工业化会增加中国经济结构拉美化的风险以及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1月5日,屈宏斌在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上表示,回顾过去百年,凡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的地区,在工业化扩张的高峰期,工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都超过25%,有的甚至可以达到35%。但现在中国工业就业人口占比仅在15%左右,和巴西和墨西哥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较相近。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按照世界银行官网的数据,中国2018年的人均国民收入是9770美元,属于中等收入偏上国家。
“过去五年,第一和第二产业不仅没有新增就业,人数还在下降。第一产业下降是长期趋势,也是我们追求的城市化目标。但是第二产业也出现大幅下降。”屈宏斌说。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末,我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7255.8万人,较2013年末减少2005.0万人,下降10.4%;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为21067.7万人,较2013年末增加4726.2万人,增长28.9%。
“言外之意,过去新增就业里几乎200%都是来自于服务业。按照这个数据,可以百分之百确认,从2013年以来,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成为吸纳新增就业的唯一力量。”屈宏斌说。
九、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意义?
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发展并取得优势地位的过程。它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生产日益社会化,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城市迅速发展。
有社会主义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它们的目的、道路和方法各不相同。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之一,但工业化并不能狭隘地仅仅理解为工业发展。因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工业发展绝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总是与农业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相辅相成的,总是以贸易的发展、市场范围的扩大和产权交易制度的完善等为依托的。
在工业化进程中,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量的快速增长,新兴部门大量出现,高新技术广泛应用,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国民消费层次全面提升。
十、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来源?
中国工业化的原始资本主要有三大来源。国民党的官僚资本主义参与,以及民族资产阶级所留下来的工业力量,苏联广泛对我国进行的援助以及我国原有东北产业向内地进行三线建设,我国通过5年计划以及政策方略将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投入。